摘要: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皋镇立足乡情,聚焦乡村产业振兴,积极探索林药结合新模式,大力发展皂角树种植,采集加工皂刺,做强做大皂刺中药市场,形成了全国第一皂刺加工专业乡镇,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背景
河南省嵩县九皋镇位于《诗经.小雅》中“鹤鸣于九皋”的九皋山下,全镇93.9平方公里,多为火山灰堆积的石质浅山区,2.5万口人,人均坡耕地0.9亩。曾经是全省的贫困乡镇,也是嵩县革命老区乡镇。县、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接续奋斗抓造林绿化,大力栽植生态经济兼用树种皂角,锚定产业振兴目标,跑出了富民兴镇的“加速度”。
做法
一是实施科技支撑,建设皂刺基地,做大产业规模。九皋镇地处石质丘陵浅山区,土地贫瘠、缺雨少水,种植普通庄稼收益较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九皋群众通过对比发现耐旱的皂角非常适合本地种植。县、镇党委、政府抢抓退耕还林机遇,攻破皂角大田育苗技术,在乡镇大面积种植。到2023年,全镇已栽植皂角5万亩。2023年与省农科院和县林业局合作选育“密刺”、“硕刺”等嵩刺系列品种,在九皋镇免费嫁接改良4000余亩、60万株低质低效皂角林,改良后,皂刺平均每亩产量提升近一倍;通过免费提供种苗、免费技术培训、补贴地租等形式,全力支持皂刺产业发展,截止目前,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育苗基地,年育苗300亩左右,带动全县种植10余万亩,九皋镇建成全国最大皂刺基地,荣膺“中国皂角之乡”称号。
二是实施精深加工,建设产业园区,拉长产业链条。向加工要效益。九皋镇克服皂角产业大而不强、链条短,效益低等问题,引回乡贤郭绍波,扶持建设全国唯一一家皂角刺深加工企业—豫博药业,建成年加工3000吨皂刺的中药饮片生产线,实现了皂刺从单一“低端”种植到多样“高端”加工的转变,拉长了产业链条,升级了产业结构,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接着,镇政府又进一步投资760余万元,建设皂角产业园,整合本地皂角育苗、种植、购销专业合作社32家进驻园区,形成集仓储物流、商贸洽谈、电商营销、产业培训于一体的“乡贤链+产业链”皂角产业发展新模式,2023年皂刺交易量超过2600吨,占全国市场的75%,实现行业综合产值4亿元。首届全国皂刺产业发展大会在九皋镇召开,确立了皂刺产业议价定价全国话语权,带动皂刺收购价格上浮近10%,为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提供了坚强支撑。
三是实施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鼓起农民腰包。按照洛阳市委“以富民为导向”的工作安排,紧盯皂刺特色产业,“探索“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村股份合作社牵头集中连片流转土地,龙头企业统一种植经营,农户务工管理,形成了集体有收益,农户租金、薪金、股金“三金”叠加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带动全镇5000余户、全县1.1万户群众增收致富,每户年均增收超10000元。
四是围绕延链补链助转型升级。与洛阳平乐正骨达成合作意向,研发皂刺“两膏两散”中药方剂(骨关节膏、活血接骨止痛膏、展筋散、透骨散)在豫博药业生产,促进产业延链补链,提升产业附加值。
成效
皂绿染荒山,皂刺走天下。九皋镇漫山遍野的皂角树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皂角浑身都是宝。皂刺入药,有活血、消痛、排毒、消炎的功效,皂荚是生产洗涤、化妆品的优质原料,皂角籽(雪莲籽)还是美容养生的佳品。为了做强做大皂角(皂刺)产业,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林业、农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九皋镇通过深度解码“中国皂角之乡”特色产业发展芯片,镇皂角产业步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全镇种植面积5万余亩,年实现产值近5亿元,带动5000余户群众增收致富,户均年增收近万元。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中药皂角刺(切片、饮片)集散市场,2023年交易2600余吨,产业链产值达到4亿元,皂刺份额占全国药市75%以上。九皋镇先后荣获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称号,成为“中国皂刺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