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兴,乡村兴。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因素。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金种子”,是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嵩县大章镇重视培育乡土人才,引乡贤回家,搭建大章乡土人才干事创业平台,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抓手。近年来,大章镇以镇区产业园为辐射圈,发挥乡土人才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家门口增收,实现稳定就业,筑牢脱贫成效。同时,突出重点,把优秀乡土人培育成入党积极分子和村级干部人员及后备干部,争取打造一支辐射全镇的人才振兴队伍。
筑巢引凤以人才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镇扶贫产业园内,大章镇扶贫产业园联合党支部书记张松会创办的铭悦服饰是洛阳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项目,今年公司接到国外1800万订单,带动贫困户35户,月工资1800元左右。张松会曾荣获嵩县创业大赛三等奖、脱贫致富带头人、巾帼建功标兵等多项荣誉,其先进事迹曾被洛阳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同在创业园区内的银利鞋业,1800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内,两条标准化生产线正在稳步运行,生产线上一派繁忙,员工们正井然有序地加工制作。银利鞋业由孙会利创办,每年可生产各类鞋150万双,年产值1500万元。现已有100余人就业,带动90户贫困户,约138人,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孙会利光荣当选市人大代表,扎根农村搞创业,带领一众乡亲致富奔小康。
王晓娟创办的森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大章镇创业园区内,是一家集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医疗耗材生产企业。王晓娟与其丈夫常年在外创业发展,后萌发回乡创业心思,得知大章镇创业园区各项条件合适,政府提供创业服务后返乡创业,从事医疗耗材生产。目前运行良好,接受来自全国各地订单,今年3月底投产一次性防护口罩,日产值6万元左右,在疫情期间已投入使用。目前带动贫困户13户,月工资2000元左右。
同样,闫沟村晋莹磊创办的肉兔养殖,建厂6年,目前5000多只,定向帮扶闫沟村2贫困户,疫情期间还不忘奉献爱心,积极主动向村镇疫情防控一线捐款捐物;杨庄村张小刚香菇基地项目,香菇大棚180个,养殖棚26个,发展食用菌35万袋,提供就业岗位260个,带动贫困户增收75人。
还有杨长军创办的鹏源牧业,陈焕朵创办的银器加工厂,卢雷刚创办的洛阳嵩州印象商贸公司等,一批批乡土人才在争当致富领头雁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成效。目前大章镇乡土人才已带动全镇400余户贫困户就业增收,已达500余人次。
该镇根据全镇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引进规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基础的紧密型特色产业组织。同时通过基地带动,有力激发群众自觉性和主动性,拓宽群众致富途径,加快脱贫步伐。一是开设专班定向培训,银利鞋业、铭悦服饰举办缝纫班培训122人;二是出台政策奖补务工;三是根据需要建设产业基地。
引才育才激发人才“原动力”
村景因人而变,乡村因人而兴。让人才大有可为,让乡土人才“香”起来。
该镇每年召开座谈会,搭建交流平台。每年春节,召开乡土人才座谈会,汇报大章当年工作,联络感情,呈现出乡土人才积极建言献策、共建家乡、共谋发展的良好态势;建立人才库,储备村级后备力量。以村为单位建立乡土人才微信联络交流群,将本村在外工作人员全部纳入群中,将市县乡“一封家书”、村里发展变化、未来发展规划等发至群中,着力提升引导返乡工作实效;举办恳谈会,邀请全镇返乡人员参加一次恳谈会,倾听心声,畅所欲言,同时各村在召开村党员村民大会时积极邀请其参加或列席,增强他们对村级事务的参与度和认同感;电话交流、登门拜访双管齐下送温暖。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主要为电话交流形式,党委书记、班子成员分别电话拜年联络26人次,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今年该镇编制的《党旗领航千帆竞决胜脱贫万象新》暨大章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纪实中,把大章镇乡土土人才事迹编录进去,并附《来自故乡的信》,向在外地的乡土人才邮寄,让他们看到家乡的变化和取得的成绩,增强回乡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就是要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该镇将继续重视人才工作,大力培养与引进人才,满足乡村振兴的需要。乡村等待才人出,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集体呼唤”。 (朱艳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