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舞会老虎机_老虎机游戏-下载平台

图片

嵩县2014-2015年度小麦播种技术意见

来源:农业局 时间:2018-10-20

为科学指导麦播工作,经专家会商,研究制定2014-2015年度麦播技术意见。

一、充分认清形势

在今年我遭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严重干旱致使秋粮受损的形势下,稳定小麦面积,种足种好小麦,奠定明年夏粮丰收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我县今年麦播工作有利因素:一是墒情足。进入9月份以来全县降雨量在230mm以上,前期旱情彻底解除,为小麦整地、播种和出苗提供了充足墒情。二是整地早。较大面积的秋作物干旱绝收,及早腾茬整地麦播争取了充分时间。三是农资准备充分。小麦良种供应充足、品质好、发芽率高。肥料、农药等农资价格稳中有降,贮备有余。四是政策好。良种补贴、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麦播工作不利方面,如全蚀病、根腐病等小麦病虫害近年来部分地区偏重发生,防治任务重;腾茬整地早的地块麦播时间可能早,可能出现旺长和冻害;部分农对种植小麦重视不够,存在摞荒可能。因此,要充分认清今年麦播的形势,切实担负起责任,以更有效的措施,以更务实的作风,将麦播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落实关键措施

调整结构,稳定麦面积

我县小麦常年播种面积34万亩,旱地占80%。旱地小麦增产,全小麦就增产,旱地小麦丰收,全小麦就大丰收。2014-2015年度小麦生产,要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在保证全小麦面积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争取使旱地小麦面积25万亩以上。

及时腾茬,精细整地

由于今年秋季大旱,绝收的玉米,提前拔除植株,及时深耕细耙。早腾茬,早整地,多蓄水,为小麦丰收打基础。

水地要在及时腾茬的同时,大力推行“深耕加秸秆还田”。按照“秸秆还田的必须深耕,旋耕播种的必须耙实”的要求,提高整地质量,打好播种基础。

扩大机械深耕面积。要搞好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统一调配,在秋作物收获后,抓紧进行机耕,耕深要达到25厘米以上,切实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深耕细耙,确保耙透、耙实、耙平、耙细。

科学实施秸秆还田技术。秸秆还田的科学做法是:秸秆粉碎、深耕、足墒和略补氮素。所以秸秆还田要在深耕作业时、足墒条件下进行,要保证秸秆被充分粉碎,并被覆盖,为了加速秸秆腐烂,可以在粉碎的秸秆上撒5~10公斤/亩尿素。

提高旋耕质量。旋耕作业前要将田间秸秆捡除干净;为了提高旋耕质量,提倡旋耕2遍,不要漏耕;旋耕耕层很浅,10厘米以下依然坚硬,而种子入土层过于虚翻,不利于小麦根系下扎,容易造成小麦缺苗断垄、易旱易冻和“根倒”,所以旋耕后要耙实;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一次,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供肥能力,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抗灾能力;小麦高产创建田块不能用旋耕代替深耕。

科学配方施肥

秸秆还田结合增施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方配肥,力争配方施肥面积达到30万亩以上;大力开展施肥指导服务,入户率要达到100%。高产田要“控氮、增磷、补钾、配微”,氮肥实行总量控制,分期调控;中产田要“稳氮、增磷”,低产田要“增氮、增磷”。具体要求是:

500~600公斤的高产麦田,亩施有机肥5方,纯氮(N?)14~16公斤,磷(P2O5)6~8公斤,钾(k2O?)5~7公斤;

400~500公斤的麦田,亩施有机肥4方,纯氮(N?)12~14公斤,磷(P2O5)5~7公斤,钾(k2O?)4~5公斤;

300~400公斤的麦田,亩施有机肥4方,纯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

300公斤以下的麦田,亩施有机肥4方,纯氮(N?)7~9公斤,磷(P2O5)3~4公斤;

大力推广“氮肥后移”技术,高产麦田氮肥60%底施、40%拔节期结合浇水追施;中低产麦田氮肥70%底施、30%起身期追施;旱地麦田应重施底肥,春季视麦田墒情和苗情趁雨适当追施氮肥。氮肥要深施,磷、钾肥一次坐底分层施用,2/3掩底、1/3撒垡头,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合理选用小麦品种

今年秋播品种布局总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搭配、适应生态,做到高产与优质相结合、抗病与广适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结合。一是要保证主导品种的相对稳定性,进一步发挥其增产优势作用;二是要加快新品种示范推广步伐,充分挖掘品种的增产潜力;三是要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导,搭配利用好弱春性品种;四是要坚决压缩生产上推广面积小、产量低、种性退化和抗性下降的老品种,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五是在种子调运和销售时,要加强对节节麦的检疫和检验。

水肥地:早茬推广周麦22、周麦23、焦麦668、洛麦21、洛麦22、许科316、矮抗58等半冬性品种为主。中晚茬应推广偃高006、偃展4110、周麦23、新麦21等弱春性品种为主。示范种植洛麦23、洛麦24、周麦26、偃高21、中育12、周麦32等品种。

旱肥地:推广洛旱6号、洛旱7号、晋麦47、西农979、西农928等半冬性品种为主。示范种植洛旱10号品种。

旱薄地:推广洛旱6号、洛旱7号、焦麦668、西农928等半冬性品种。?

足墒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足墒适期精量播种是培育小麦冬前壮苗,构建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在适期内根据品种特性、土壤墒情做相应的调整,做到适期足墒播种,才能实现一播全苗,并为中后期小麦生长打下好的基础。

适期播种。对保灌的水地,提倡适宜播期走下限,适期晚播。周麦22、周麦23、焦麦668、洛麦21、洛麦22、许科316、矮抗58等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偃高006、偃展4110、、新麦21等弱春性品种为10月15~23日为宜。

丘陵旱地小麦播种掌握“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应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腾茬,及时犁地,及时趁墒播种。半冬性品种9月28日至10月10日播种。“有墒不等时”是今年旱地小麦播种的主基调。

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匀播技术,构建高质量群体,实现高产。在适播期内,高水肥地半冬性品种亩播量6.5~7.5公斤,弱春性品种亩播量8~9公斤;中产田半冬性品种7.5~8.5公斤,弱春性品种8.5~9.5公斤;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旋耕播种麦田要在播前或播后镇压踏实土壤,防止播种过深。延误播期及整地质量较差等,可适当调整播种量,每晚播3天增加0.5公斤,亩播量最多不能超过15公斤。

抓好麦播期病虫害综合防治

播种期是防治多种小麦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也是预防白粉病、蚜虫早期危害、减轻早春发生程度的有利时机。麦播期应做好全蚀病、纹枯病、黑穗病、根腐病等土传、种传病害,以及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和小麦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防治,以压低其发生基数,减轻春季防治压力。对全蚀病发生较普遍地区,播前必须进行种子精选,用125克/升全蚀净悬浮种衣剂20毫升或30克/升敌萎丹悬浮种衣剂60毫升处理麦种10公斤;重发地块可在播种前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每亩使用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2~3公斤加细土20~30公斤,犁后撒施并耙匀。对预防纹枯病、根腐病、黑穗病等为主的病害,可选择使用2%立克秀湿拌剂或60克/升悬浮种衣剂、30克/升苯醚甲环唑等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或拌种。对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的防治,可选用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等药剂拌种,秸秆还田麦田尤其要加大地下虫的防治力度。对多种病害和虫害混合发生区,要大力推广应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