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常委会:
一、完善制度机制,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县政府常务会议、全县党政机关“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学习内容,全年组织政府常务会议学法12次,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班4期,开展法治专题讲座2期。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嵩县既有住宅建筑加装电梯实施办法》等法治事项7项,县政府主要负责人调研乡镇综合执法、基层社会治理、基层司法行政规范化建设及司法协理员选聘履职等,推动行政体制改革。以年度述法为抓手,推动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把各乡镇、委局法治建设情况纳入县委巡察主要内容。
二、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提升依法决策水平
规范法制审核流程,政府法律顾问覆盖率100%,组织法制审核专题培训覆盖118人次。84件涉法事项、21个常务会议题纳入合法性审查,审核备案县本级规范性文件6件,审查全县文件1500余件,纠错15件。印发并公示年度重大决策目录,对公办高中宿舍收费调整等重大民生事项决策严格按法定程序落实。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投诉处理暂行办法》,清理规范性政策性文件49件。
(二)优化政务服务,践行政府利企便民为民初心宗旨
县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公告2066条,新设栏目55个,更新内容2890条。承诺服务56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零失信。政务服务“局长坐班”被列入全省经济体制改革“一县区一特色”项目,全年受理审批服务事项75万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99%,153项实行容缺办理,帮办代办310余件。落实企业开办“零成本”准入惠企措施,新登记市场主体6183户,新增注册资本(出资额)305903万元。
(三)聚焦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量
召开执法协调小组会议2次,协调解决应急、交通等领域执法争议。精简执法主体和层级,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和端口前移。开展执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调整权责清单。开展涉企执法问题整治28个。办理行政执法“四张清单”案件856件、首违不罚款14742件,开展行政指导2000余件次,统计局服务型执法卷宗获全省统计系统行政指导优秀案卷第一名。明确乡镇综合执法“十规范”建设要点,延长过渡期1年,开展评估2次,印发需解决问题任务清单。放权以来,全县累计开展乡镇执法培训200余场次,办理处罚168件,落实“首案带办”57件、“一案双审”70件,城关镇执法卷宗被评选为全市乡镇“教科书”式执法案例。全县16个乡镇执法大队现已全部升格为副科级。
(四)健全制约监督体系,确保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开设“信用嵩县”网站,许可处罚双公示253条,依法主动公开民生事项108项。选聘执法监督员110名,建立企业联系点3个,全县16个乡镇司法所挂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办公室”。重大处罚备案50件,检查整改执法突出问题32个,开展案卷评查整改问题61个,对因执法过错导致败诉、复议被纠错的10个单位开展责任追究。推动纪检、审计、巡察、信访等部门联动,解决行业性系统性问题568个、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73个。审计竣工决算项目306个,监审13.63亿元,审减9410万元,审减率7%。审结行政复议案件141件,直接纠错率8.51%。开展“执法监督+行政检察”联动监督,政府督查督办民生实事73件。
(五)公共法律服务提质增效,法治化营商环境提档升级
按照“3+X”功能打造“一站式”服务主阵地,建立“1+6+N”助企法律服务机制,优化“法律服务链+风口产业链”双链驱动,办理法律援助317件、公证318件。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主体责任,开展“开学第一课”、“巾帼校园普法”72场次。创新开辟“嵩州普法·微课堂”栏目,开设“法治护航·技能绽放”融合普法课堂,惠及新就业群体860人。全县337个村(社区)实现法治宣传全覆盖,受益群众8万余人。新增39名市直所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化解矛盾85件,提供专业法律意见62条。
(六)加强应急法治保障,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实现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现有应急救援队伍388支、队员7349人,覆盖消防、防汛等多个领域。突出针对性、实操性,修订完善四类40项专项应急预案,开展县乡两级演练92场次,参演12100余人次,非煤矿山等领域演练522场次,参演6967人次。构建应急信息“大中枢”,实现数据整合,全县16个乡镇互联互通。
(七)联动联调多元共治,解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密码
创新“353”社会治理新举措,增强“三调”联动,调解案件5201件,调成率98%。全网系统登记信访事项1184件次,同比下降46.76%,申诉求决类信访初件总数427件,一次性化解407件,一次性化解率95.32%。行政复议后提起诉讼10件,92.9%的案件在复议阶段实现案结事了。健全完善府院府检联动机制,妥善化解涉党政机关执行案件15件,负责人一审出庭应诉率100%。
三、存在的不足
一是法治政府建设调查研究能力和创新举措还需进一步深化。比如,府院府检联动机制落实还不够,行政复议能力与其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职能的匹配度不够高,行政复议委员会尚未设立,运用调解方式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成效有待提升。二是依法决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比如,合法性审查能力的增强,公平竞争审查的协同以及法律顾问和政府合同管理制度的健全方面还有欠缺。三是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网络还不够密。比如,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督查、纪检、审计、统计等各类监督的贯通还不够密切,协调监督能力有待提升。四是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2024年,我县县直执法部门实现执法层级减少,乡镇综合执法实现16个乡镇全部副科升格完成,但乡镇执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行政执法的规范化要求之间还存在不小差距,执法人员能力不强,执法存在畏难情绪。
四、下步打算
一是切实履行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县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年终述法制度。进一步抓好“一规划两方案”贯彻落实,加强法治督察,强化结果运用,将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二是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健全依法行政制度机制,加强对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把关,确保行政决策法治化。三是强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紧扣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深化执法体制改革,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四是强化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增强多元联动监督合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五是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特此报告。
2025年2月5日